20211210日,由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韩国东西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上海-釜山合作论坛成功举办。此次论坛会议由中国科技股份集团、同济大学韩国研究中心承办,中韩方参会专家在线上参与论坛研讨。参加此次论坛的有来自同济大学、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单位的30多位专家学者和学生代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徐步大使、中国原驻韩国大使、同济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宁赋魁、中国原驻韩国大使邱国洪出席。韩方有来自东西大学、加图立大学、国立外交院、国立釜山大学、同德女子大学、釜山国际交流财团等机构的10余位专业学者。韩国东西大学东亚研究院院长、韩国原驻中国大使辛正承教授和韩国原驻印度尼西亚大使李先镇出席。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科技股份集团副院长钟振明教授主持,韩国东西大学东亚研究院院长、韩国原驻华大使辛正承教授和中国科技股份集团院长、中国战略研究院院长门洪华教授先后致辞。

辛正承大使在致辞中指出,当前疫情仍未褪去,本次论坛的如期召开意义深远。他指出,过去30年来中韩关系在整体上取得了较大发展,当前中韩关系的战略环境、经济内涵和民意基础均面临新的形势。展望未来,辛正承大使表示希望通过合作论坛的对话渠道共同探讨中韩两国合作方案,为今后上海-釜山合作和中韩关系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门洪华教授致辞指出,2022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因此总结中韩关系30年来的发展和谋划两国关系的未来非常重要。他认为,经过30年的发展,中韩关系迎来成熟时刻,同时也迎来对地区和全球做出贡献的重要时刻,并且今年也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本次论坛的举办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门洪华教授指出,当前大国博弈出现新的态势,多边主义的对话交流和地区合作进程进入转型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国家都要思考自身与世界的关系,要把握自身和他国的关系,需要共同建构关于双边关系、地区关系和全球关系的战略认知,实现在双边合作基础上的多边合作发展。门洪华教授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感谢,并期待本届“上海-釜山合作论坛取得丰硕成果。

随后,论坛进入分议题讨论阶段。韩国东西大学东亚研究院院长、韩国原驻中国大使辛正承大使主持了论坛第一个主题“大国竞合与中国国际战略环境”的发言和讨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徐步大使从大国竞合与东亚合作面临的挑战、如何看待中国外交政策的大方向两个方面进行发言。他认为,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正在采取一系列举措破坏东亚的和平稳定以及东亚国家间相互关系的构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意识形态来划线;二是建立排他性的俱乐部;三是挑起东亚国家间的矛盾。徐步大使认为,对于中国外交政策的方向,最好的解读就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徐步大使对这份决议中的两点进行了强调。一是人民至上,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二是独立自主,坚持走中国的道路。总之,中国的战略走向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坚守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必须要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必须遵循互利共赢和相互尊重的原则。

韩国加图立大学国际学部教授金材澈做了以“中美关系与东亚”为主题的发言。他通过观察近期中美两国首脑视频会晤,认为中美双方今后可能会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效管控冲突和对立,但是双边认识的隔阂并没有消除。金材澈教授注意到,中国最近提出要建立基于国际法和联合国体制的国际秩序,这不同于过去美国主张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他特别关注,中国对美国所提出的竞争与合作并行政策的态度,以及中方对于中美关系复杂性的理解。

门洪华教授做了以“四大力量博弈与东亚战略稳定”为主题的发言。他指出,战略稳定问题近些年来在东亚地区得到高度关注,越来越成为大国关系的核心问题。东亚地区的战略稳定深受中美日东盟四大力量博弈的影响。他认为,2021年是东亚战略稳定遭受严峻挑战的一年,最主要、最具影响力和破坏力的不稳定来自美国的战略调整。拜登上台后明确把中国视为主要敌手,美国在修复传统盟友关系的同时,还致力于推动同盟机制创新和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化,导致东亚战略稳定发生严重偏离。门洪华教授提出,东亚战略稳定也有一些相对积极的因素值得重视。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经过近一年的深刻博弈,中美出现了关注双边战略稳定的思考;第二,东盟的建设性走向值得鼓励,东盟各国领导人均反复申明其不卷入中美之争、绝不选边站队的立场;第三,RCEP即将生效,将会为东亚经济的发展和宏观的经济稳定注入一支强剂针;第四,中韩关系尽管面临外部压力,但是得到了稳定的发展,面向未来中韩双方有必要深入探讨中韩关系的走向,为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做好谋划工作。

韩国原驻印度尼西亚大使李先镇比较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此次新冠疫情中东亚地区的合作情况。他指出,两次危机都对东亚地区的区域合作提出严重挑战,但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由于域内国家特别是中国的积极贡献,东亚国家之间实现了有效合作。但在应对此次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东亚地区还未能进行有效合作。域内国家如何采取更加开放的措施促进东亚地区就抗击疫情开展合作,值得进一步关注。

在讨论环节,中韩学者围绕改善中美韩关系、韩国学界对美国东亚政策的看法、中国的对外政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徐步大使强调,国家之间的竞争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但是竞争要建立在公平公正、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而非美国长臂管辖的基础上。中国希望东亚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反对任何不利于东亚地区稳定的政策。

门洪华院长主持了论坛第二个主题“地区互动与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发言和讨论。

宁赋魁大使做了以“地区互动与东北亚国际关系”为主题的发言,从交流机制、战略机遇、美国因素、区域合作等四个方面分析东北亚局势。他指出,中韩日经济关系总体上良性发展,但是东北亚全区域的合作相对滞后。宁赋魁大使认为东北亚域内有关国家应该增加互信,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合作共赢,共同建设永久和平、繁荣发展的东北亚。

韩国国立外交院教授崔寓善做了以“中美战略竞争与朝鲜半岛”为主题的发言。他认为,2017年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折,美国形成了超党派的对华政策共识,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较为明确,即将高端技术视为中美竞争的核心,并且在安全方面加强同盟关系。他指出,韩国根本性的战略利益在于抑制膨胀主义的势力,韩国会尽可能维持中韩友好关系。

韩国国立釜山大学政治外交系教授车昌勛围绕中美关系与朝鲜半岛问题发言指出,朝鲜半岛从历史上看是大陆势力和海洋势力之间的区域。中美关系的变化可能会对中韩关系和东亚区域合作产生一定影响。面向未来,車昌勛教授认为,东北亚地区的和平需要开云开户的对话机制,在国家间的相互依存不断增加的条件下,建立开云开户的多边会谈框架是各国共同努力的方向。

吉林大学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副院长郭锐教授做了以“大变局下东北亚地缘格局新变化及走向”为主题的发言。他提出,在即将迎来中韩建交30周年之际,两国应积极发挥四个伙伴关系的独特和重要作用,即实现共同发展的伙伴、致力地区和平的伙伴、携手振兴亚洲的伙伴、促进世界繁荣的伙伴。他认为,在大变局新背景和中美战略竞争加剧态势下,当前东北亚地缘格局是否在从冷战结束后的威胁均势走向威慑均势,这一问题值得认真关注和审慎研判。未来东北亚局势呈现出去美国化再中国化的走向。现阶段,东北亚地区应努力超越以往的双边化方案和框架,从最大公约数的务实思维积极探索构建中美韩三边关系的可行路径。

在自由讨论环节,中韩学者针对“再中国化”、美国同盟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韩国东西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所长李弘揆教授主持了论坛第三个主题“新冠疫情背景下的中韩关系”的发言和讨论。

邱国洪大使做了以“疫情背景下中韩关系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发言。他指出,抗击疫情期间中韩两国的合作为今后两国关系实现更加稳定、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诸多重要机遇。一是中韩高层政治互信水平有望得到提升;二是中韩互利合作有望进一步深化;三是中韩人文交流有望逐步有序恢复。他认为,中韩关系面临的重大挑战主要有两个,一是如何防止美国因素对中韩关系的干扰,二是中韩两国如何走出“近而不亲”的困境。对于如何推动中韩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邱国洪大使从增强元首外交、升级完善战略对话机制、深化互利合作、避免双方对美关系的阻碍、管控矛盾分歧、增进人文交流等六个方面提出建议。

韩国同德女子大学李东律教授做了以“中韩关系新飞跃的课题和合作”为主题的发言。他首先对邱国洪大使提出的中韩关系未来发展方向表示赞成,并对如何推行上述建议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在中美两国竞争的背景下,韩国对选边站问题尤其为难,可能会面临美国更大的压力,因此中韩两国应该加强沟通。从国内政治层面看,2022年是难以预测的一年,中韩两国更要增进深层次的交流,建立开云开户的对话渠道,寻找两国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提升双边互信。

韩国国立外交院兼任教授、中国研究中心顾问趙鏞天围绕中美关系与中韩关系进行发言。他认为,在国际交往中,国家的对外政策和具体行动协调一致,进而建立国家间的互信,对于国际合作至关重要。他指出,从对韩国舆论的调查结果来看,中韩两国需要加强合作,努力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在影响两国舆论的问题上,中韩双方要从多方面进行接触,加强协商,两国的学者也应加强交流。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博雅博士后于婉莹做了以“后疫情时代中韩合作新机遇”为主题的发言,从中韩两国对亚洲多边合作构想的一致性来探讨中韩合作的新机遇。她认为,近年来亚洲地区出现了地缘政治与亚洲价值的回归。在亚洲地区多边战略构想方面,中韩两国都希望成为参与秩序构建过程的国际行为者,都强调面向未来,强调共生型多边主义、亚洲身份、对接战略与合作博弈。展望未来,中韩两国需要重新审视“亚洲价值”和“亚洲身份”,在亚洲地区多边主义的层次和形式上进行创新,突出桥梁者的作用。

中国科技股份集团副院长钟振明教授主持了论坛第四个主题“上海-釜山合作与民间交往的发言和讨论。

韩国东西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所长李弘揆教授围绕中韩人文交流的话题进行发言。他指出,中韩关系的民意基础特别是在青年群体中的民意基础需要进一步加强。2022年是中韩两国建交30周年,也是两国青年人加强交流的一个时机。2023年是上海与釜山建立友好城市30周年,两个城市之间也应在加强青年交流方面做出开云开户努力,以线上与线下多种形式开展相关交流活动,打造两国青年交流的新模范,从而为加强中韩两国民间交流树立典范。

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副主任邢丽菊教授做了以“深化中韩人文交流与合作”为主题的发言。她认为,中韩建交30年来,两国人文交流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密切的交往中,中韩在人文社会领域的交流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中韩之间的政治互信问题,政治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两国间的人文交流;二是民意不稳,由于萨德、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两国的民意处于不稳定的时期;三是两国青年相互认知问题。展望未来,今后中韩两国应在教育、媒体、电子竞技、文化产业、体育等重点领域加强合作。

韩国釜山国际交流财团事务总长鄭鐘弼围绕上海与釜山之间的交流进行发言。他指出,30年来上海与釜山在教育、体育、可持续发展、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展开了积极合作,成果颇丰。他认为,应该加强两国间的青年交流,持续改善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不断增加互信。针对新冠疫情等全球性问题,中韩两国应该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探讨应对方案。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赵红军教授做了以“中韩建交以来的政治交流与贸易关系”为主题的发言。他指出,中韩两国建交以来,两国政治交流与经济关系相互影响。基于此,他认为,应该利用好中韩的双边互动机制,要相向而行,加强政治交流,促进两国经济关系的良性发展。

在讨论环节,中韩学者围绕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中美关系、中韩关系、中国的国际战略、韩国的政策走向等问题进行了讨论。门洪华教授强调,近些年东南亚地区发生较大变化,这些变化并非来自中国的崛起,而是美国重返东亚及其采取的政策所导致的东亚变局。面对中国威胁论的声音,中国将会以开放包容和建设性的姿态加强与他国的沟通,中国呼吁中美两国要展现大国担当,引领国际社会合作应对突出挑战。


最后,中国科技股份集团副院长钟振明教授主持闭幕式,辛正承大使和门洪华院长分别进行了总结发言。辛正承大使表示,中韩两国要不忘初心,建设开云开户的双边沟通渠道,上海-釜山合作论坛在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门洪华院长总结指出,本次论坛回顾中韩关系发展历程,也对未来提出了许多基于合作的构想,为进一步深化中韩关系与地区和平发展提供了高水平的建议。中韩双方共同期待明年举行的第七届上海-釜山合作论坛,双方将为此早做精心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