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2019年5月9日,同济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科技股份集团联合举办的同济人文高等讲堂系列讲座第83讲、同济大学社会科学前沿讲座第15讲“国际变局与中国国家安全”在同济大学四平校区逸夫楼101报告厅举行,主讲人为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院长、教授唐永胜少将。同济大学同济特聘教授、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门洪华院长主持了这场高水平的讲座。

 

 

 

唐永胜教授的讲座围绕着国际变局和中国国家安全两个问题之间关系进行,维护国家安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头等大事,需要在国际变局中确立国家安全的地位。唐永胜教授指出,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变局之中: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与此同时,世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国际安全面临许多挑战和风险。

唐教授从三个方面分析和阐述如何理解百年未有之变局:(1)国际体系进入加速演变时期,不仅世界力量格局发生重要变化,全球联系的普遍加强,使得国家间关系比过去更为复杂:一方面,存在霸权主导、权力政治、资本扩张和地缘竞争这些传统要素;另一方面,也存在国际联系、非国家角色、全球性问题和权力扩散等新要素;(2)国际体系进入加速演变期,大国关系进入新一轮战略博弈期,大国之间围绕权力和利益再分配的斗争十分激烈;(3)中国社会变革进入攻坚期。因此,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唐教授提出,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新的形势。我国安全形势总体有利,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持续增强。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深刻变革,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作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安全风险趋于增加。外部风险主要来自美西方遏制围堵和涉我主权权益争端激化,内部风险主要来自社会转型带来的矛盾聚积。唐教授提出了中国国家安全所面临的三方面的陷阱:国际体系层面的“修昔底德陷阱”、制度层面的“西方民主化陷阱”和经济层面的“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因此,当前国家安全形势提出迫切要求: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和底线思维。

唐教授用德国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来讲述战略选择的重要性。德国是典型的被包围国家,地缘环境复杂。俾斯麦通过纵横捭阖的外交手段争取到30年发展时间,维持了与周边国家的战略稳定,走小德意志路线,实行自我战略节制,编织了复杂的安全网络来避免德国被包围的风险。俾斯麦的继任者没有维持其战略,最终走向了失败,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在走向失败之前无法认识风险和理解俾斯麦的战略。由此可见,不同的战略选择会给不同国家带来不同的命运,在国际变局中,中国的战略选择会变得尤其重要。

唐永胜教授从三组关系来理解当前国际变局下的中国国际安全战略:(1)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塑造中美关系未来。近年来,美国在战略上明确把中国视为竞争对手,在军事和安全上,进一步强调维持前沿存在,加强与盟友和伙伴的长期军事关系,鼓励发展强大的防务网络。唐教授认为需要注重把握对美竞争和博弈的进程,在斗争、合作与周旋中不断积累争战略主动,强化战略制衡能力,保持中美关系的战略稳定。(2)中国与周边的关系:构筑周边安全依托。周边是中国对外关系最具基础性的关键和支撑地区。中国应充分发挥作为亚洲核心国家的地缘优势,强化自身发展对周边国家的辐射和渗透作用,义利并举奖惩有别,综合运用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手段,建设性经营周边,维护亚洲安全和繁荣,为民族复兴提供重要保障。(3)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积极拓展国际影响。唐教授提出,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在国际局势变迁进程中,拥有更广阔的空间,要顺势而为拓展国际影响。在变动的世界中可利用的矛盾增多,也更有条件处理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复兴目标。越是在这样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越是要保持战略清醒,保持战略定力,不能出现战略失误;要善于在国际变局中把握机会,既谋子更谋势,积极争取战略主动。

唐永胜教授总结认为,国家安全战略筹划的使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为复杂的客观世界设计的结局。真正高明的战略谋划,不是凭借强大的国家力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美丽蓝图强加于客观世界,而只能审时度势,顺应历史发展去谋求国家安全。要成功实现中国梦,不仅要在国际竞争和角逐的一般技巧上下工夫,更重要的是应及时认清全球政治发展大的趋势,从而激发出更大的战略智慧,敏锐洞察未来世界可能的走势,做世界历史发展允许中国可以做的事情,因势利导,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唐永胜教授对国家安全问题的深入浅出的分析赢得了现场同学们的热烈掌声。现场进行了积极的互动和提问,唐教授回答了现场提出的关于国家安全与国家形象和对外战略等问题之间的联系,让在座的听众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