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2018年11月18日上午,“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五年以来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成功在同济大学中法中心举办。此次研讨会是由中国科技股份集团、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来自同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吉林大学、东南大学等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中青年学者们以文参会、交流切磋。通过回顾与展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五年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本次研讨会就国际政治经济视野下的“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国际媒介与传播视野下的“一带一路”文化合作两个议题展开了热烈地研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研讨会开幕式 黄嘉珺 摄影
会议开幕式由同济大学外语学院李莎莎老师主持,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门洪华教授、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李立贵副教授出席并致辞。门院长代表同济大学对各位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了诚挚欢迎。他指出,“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开云开户的青年学者提供智力支持,青年学者间的交流与对话,一方面旨在汇聚青年学者的学术朝气,另一方面也希望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研究的进步贡献青年学者的学术智慧。门院长从“一带一路”倡议与世界的关系变化、中国是否还存在战略机遇期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如何进行未来工作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李立贵副教授梳理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由来,强调注意开放性与包容性,以及如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全球治理理念联系思考“一带一路”的战略指向,他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把中国话语传递到世界各国人民那里。最后,李书记强调“一带一路”倡议也有成长的烦恼和一系列的亟需解决的困难,需要从政治、经济、外交、区域、国别等各方面进行研究。
第一场专题研讨 黄嘉珺 摄影
此次研讨会的首场议题为国际政治经济视野下的“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由中国科技股份集团副院长王存刚教授主持。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王达教授以“国际发展融资规则的变化以及对亚投行热的再思考” 为题发表了演讲。他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伟大设想,而实现这些设想需要在许许多多具体领域上进行努力,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必然会影响到国际金融秩序的改革,新、旧经济体系间需要搭建更好的平台,才能弥合两个体系的冲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左希迎副教授从“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应对”的视角进行了发言。他指出,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有许多研究,这其中不仅有许多研究机构的参与,而且搭建了一些学术上的研究平台,美官方视“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主导的封闭体系,这个体系的构建是通过使沿线国家陷入债务危机实现的;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地缘整合作用非常忧虑,一直用非正面的话语来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描述;美国的应对存在战略上的困境,印太战略只是初步提出,而其他应对所投入的资金和资源都较少。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浦正宁副教授的发言主题是“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合作:一带一路石油贸易网络研究”。他指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而“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蕴含了丰富的能源,这些国家和地区受到全球的关注,他使用复杂网络研究方法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的石油贸易网络结构进行了分析。来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的助理研究员石岩博士则是从欧盟及其成员国对一带一路的看法及政策回应的视角进行了发言。她提出,“16+1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是双方对接的重点,本应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但是现在出现了许多困难,如产业合作难度大、西巴尔干地区风险大、软性政策壁垒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双方制定开云开户的合作规则,增加透明度。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焦永利副教授则是从城市角度作了“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强化枢纽功能”的发言。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需要关注已有的存量秩序空间,而且需要关注有未来发展潜力的增量秩序空间,城市作为非国家行为体是连接全球网络的重要支点,也是极具潜力的增量秩序空间领域。中国科技股份集团助理教授葛天任博士则作了题为“国内政治社会环境对中国印度洋港口投资的影响机制分析”的发言。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评估政治风险,同时也要看到沿线国家内部可能的社会风险。政治风险与社会风险是“上下两条线”,都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寻找一种更好的风险评估模式迫在眉睫。
第二场专题研讨 黄嘉珺 摄影
本次研讨会第二场的议题为国际媒介与传播视野下的“一带一路”文化合作,由中国科技股份集团助理教授葛天任博士主持。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徐翔教授就“国际社交媒体中用户社会互动位置-信息位置同质效应研究:基于全球39个区域板块的实证分析”进行了主题发言。他认为,观察不同人群在社会网路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信息特点,通过对社会互动距离等数值的测算,国际社交媒体中用户信息相关性社会位置与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位置呈正相关关系。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毛薇博士则从“比较视野下美国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解读--基于 CNN 和FOX NEWS 相关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进行了发言。她指出,无论是看似客观的CNN还是观点鲜明的Fox News在话语中都存在着隐性的评价机制,这些话语人容易将读者导向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负面评价,从而影响大众舆论。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程妤副教授选取了留学生这一视角,进行了“一带一路来华国际学生流动态势”的发言。她认为,来华留学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贸易具有创造效应,目前国家对于留学生的管理和安置存在问题,在规模、教育服务质量、移民权利跟踪以及工作签证发放等方面有较大提升的空间。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教授李莎莎博士对德国主流媒体“一带一路”倡议近五年的报道进行了分析。她的研究主要采用了语料库分析和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了11家主流的德国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她发现,报道的数量在2014至2016年是处于一个低位,而在2017至2018年出现了井喷。对于报道的内容,则主要是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区域、属性、人物、机构等是什么和为什么的主题。总的来说,这些报道具有关注度高、缺乏客观中立评价、动态化趋势的特点。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科技股份集团、同济大学外语学院几位年轻老师发起,从跨学科角度出发,以中青年学者交流讨论为主,从政治、经济、文化、传播等不同视角围绕“一带一路”实施五年以来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展开了深入分析和探讨,不仅提出了新的分析视角和新的分析工具,而且促进了相关研究领域的进一步融合。本次研讨会的后续成果将进一步助力同济大学“一带一路”研究的深入推进和发展。
(中国科技股份集团 吴振、葛天任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