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世界】传统内外的当代中国:对外政策与其中国特性——时殷弘教授专题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5-11-07

2015年11月6日,由中国科技股份集团、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主办的同济大学“中国与世界”名家讲座第一讲正式拉开帷幕,国务院参事、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时殷弘教授应邀莅临,担任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席。

中国科技股份集团常务副院长刘淑妍教授主持开幕式,同济大学副校长吕培明教授出席并为时殷弘教授颁发兼职教授聘书。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战略研究院院长门洪华教授主持讲座,时殷弘教授进行了题为“传统内外的当代中国——对外政策与其中国特性”的演讲。

 

 

 

 

 

 

 

 

 

 

 

 

 

 

时殷弘教授围绕传统与当代中国的对外政策进行了深刻而生动的分析。他从史料研究的角度出发,合纵古今,连横中西,对于“中国特性”的内涵提出深刻新颖的观点,将中国古代外交战略智慧与现当代国际关系探索与实践融会贯通,深入浅出,严肃活泼,呈现给我院师生一场长达两小时的学术饕餮。讲座一开始,时殷弘教授就提出了“维护”这一传统文化的中心观念。“维护”是中国漫长历史中的主题之一,保持中国这一巨型国家统一完整并且稳定和平不仅是历史任务,也是未来任务。同时,时殷弘教授提到,对道德的充分强调是中国特色,也是中国传统;中国在战略中凸显出“以义为利”和“义利平衡”的特色;同时外交战略中应该强调‘国内关切优先’这一原则。

在第二个板块中,时殷弘教授着重分享了以“屈伸异变”为核心的传统经验与当今实践结合之法。时殷弘教授认为,类似于汉初“战略和亲”与“战略克伐”的交互运用,我们正在目睹“战略军事”和“战略经济”的合成实践。同时,时殷弘教授也质疑了现在学界存在的问题,例如,我们绝不能将“一带一路”之类的巨型规划当作我们“战略经济”的大部或主要重心。现阶段中国学界压倒性地将中国对外开放置于“西进”,而甚少考虑、呼吁和规划“东进”的现状。中国应当争取以小换大,至多以大换大,不仅要“向西看”,而且要——也许从长远说更重要——“向东看”的意义上,经调整而实现“战略经济”的根本内在平衡是一大要务。

紧接着,时殷弘教授谈到了“伟大复兴”这一兼具传统性和当代性的重要主题。通过列举中国历史上几大复兴,时殷弘教授充分说明传统中国贯穿千年而恒久不息的伟大“复原力”。时殷弘教授强调“不欲疲蔽中国以事夷狄”依然必须是中国外交的一条根本原则。就“中国特性”与国际共通问题,时殷弘教授指出,中国当代领导人坚信中国特性本身,坚信它们对从事“维护”、改革和发展的压倒重要性,这已经成为了当代中国一项最根本的意识形态。当然,在另一方面,当代中国在坚持自身特色的自主道路的同时,也必须越来越注重发现和发扬中国诉求与外部世界的取向甚至或普遍期望的共通性,越来越注重扩大国际共同利益和增进国际共同努力。

在最后,时殷弘教授提到,“强大的中国、羸弱的中国”是最大的中国特性。在面对辉煌前景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最基本的挑战仍然是中国的巨大幅员和人口,这也是中国的国内任务、世界地位和对外政策形势的最大常数。不仅如此,无论是在传统中国还是现代、当代或未来中国,这巨大的幅员和人口是中国力量的根本源泉和中国自豪的重要依据,也总是中国相对艰难的一大缘由和中国经久奋斗的常在鞭策。可以说,这就是关于中国特性的根本辩证原理,它支配中国外交的基本实践。

门洪华教授对时殷弘教授的演讲进行了精彩点评。门洪华教授首先提出“战略是对历史的总结、是对当前的评估、也是对未来的展望”这一精辟论点。门教授指出,时殷弘教授是学术大家,在学界卓然成一家,盛名卓著,并在海内外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其学术观点不仅上达天听,而且广布民间。国际关系学起源于历史研究,当今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主要弊端就是太过关注现实和政策分析,而少了历史的厚重和理论的深度。时老师出身历史,关注动态,建立了历史与当今的关联,其学术道路对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界深有启示。时教授的讲座内容博大精深,体现了博古通今的大家风采。时教授对中国传统与当今的解释,可用“反思”与“超越”这四个字来概括,他抓住观念变革这条主线,梳理了中国观念及其面临的挑战,其内在的缺陷与创新的可能,并提出了丰富的政策建议。在座的师生可以从中受到一个启示,即要成为一个学术大家,必须经过“精读深思”的成长过程。

讲座结束后,时殷弘教授参加学院主办的午餐沙龙,与我院部分教师进行了关于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座谈。时殷弘教授以幽默诙谐的语言为大家贡献了一场‘怎样的读书人是真正好的读书人’的小型报告。时殷弘教授分别以司马迁、叔孙通、郑玄和召信臣作为真正好的读书人的代表,分析有大政治意识、诚实正直和精神独立等品质对塑造真正好的读书人的作用。随后,时殷弘教授解答了老师们的积极提问,就“习马会”等问题与在座教师进行了深入互动,启发并鼓励老师们在学术之路上不忘初心,保持‘纯真’,为促进我国当代国际政治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杨正宇、童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