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大学生所处的人生阶段——自我认知与人际重建”的主题讲座
顺利开展
2021年4月27日星期二下午,在衷和楼16楼报告厅,来自校心理中心的王乐实老师为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大学生所处的人生阶段——自我认知与人际重建”的精彩讲座。
首先,王老师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的理论引入大学生所处的人生阶段,指出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晚期+成年早期”的阶段。
紧接着,王老师介绍了这一时期大学生面临的一些学业与自我认知的问题。王老师举了大学生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个例子。有的同学基于先前的学习表现而被贴上“好学生”的标签,然而却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落入完美主义陷阱,认为自己各个方面都要做到最好,而稍不努力内心就会产生“冒充者”的内心挣扎,具体表现为羞愧、内疚和自卑。王老师又指出拖延症很多都是源于自我批评,产生不良情绪,又无法把自己从情绪中拉出来。
对此,王老师支招大学生应该形成稳定的自我评价,具体分为四个方面:放弃全知全能的幻想、共同人性、螺旋式的提高自信以及自我慈悲。
在讲座的三部分,王老师介绍了大学中另一重要课题——重建人际关系,包括与原生家庭的分离、日益重要的同伴关系和建立亲密关系三个方面。
王老师指出个人的分离个体化会经历两次“断乳”,一次是0-3岁时身体与心理上的,第二次是12-18岁的心理上的,而大学很有可能是第二次断乳的延续,是“迟到的叛逆期”。与原生家庭的分离十分考验原生家庭的开放程度。其次,王老师指出“有朋友”是与原生家庭分化的重要推力。这也要求大学生了解社会,形成稳定的自我认识。最后,王老师就亲密关系对同学们进行了详细介绍。王老师首先列举了四种由母婴关系引申到两性关系中的四种依恋风格,并进行互动,让同学匹配自己的亲密关系是哪一种。
王老师对亲密关系中反映的性格状态进行了梳理,还进一步指出一些人可能还在处理生命前几个阶段留下的类似“不信任”“羞耻”“内疚”“自卑”等情绪,而无暇树立一个稳定的自我评价和积极的自我定义,也不太容易与他人建立比较亲密的关系。对此,王老师给我们支了四招,引导我们找到舒服恋爱关系。
讲座最后,博士生李次园同学就威廉姆斯自信心公式向王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老师与同学积极互动,思想火花的碰撞让在座的同学也陷入自己的思考。
本次讲座针对大学生自我认知和人际重建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在王老师的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台上台下的良好互动之下,同学们都受益匪浅。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同学们的感想吧。
鲁沁媛:讲座的主题关注了当下社会十分关注、普遍焦虑的心理健康问题。老师却用生动具体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生活中的简单的心理学知识。面对紧张的生活节奏和日趋激烈的竞争,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的确应该学会控制情绪,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做到有张有弛,及时释放压力。改良生活方式,调整我们的价值取向是迈向心身健康的重要路径。
郭静:今天我们有幸参与了心理健康讲座,在讲座中了解了许多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知识,也对自身所处的阶段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会了如何保持一种安全型的亲密关系,虽然当下我可能用不到这些知识,但我相信它一定会对我以后的人生有所帮助。
在当下大学生心理压力日趋增大的情势之下,学校学院对于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有些同学常常在遇到一些困难之后,心情沮丧,没有合适的心理开导就容易走向抑郁的歧路。我们不必成为心理学家,但是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日益成为当代人生活的一项必备“技术”。学习心理知识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有利于个人以后的学习生活的合理有效地进行,更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正确地把握自己光明的美好的充满希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