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马晓霖教授专题讲座

俄乌冲突与中国外交”成功举办


2022422日,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同济大学社会科学前沿讲座第48“俄乌冲突与中国外交”在线上举办,主讲人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马晓霖教授,中国战略研究院/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门洪华教授主持,来自同济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等全国21所高校的300师生在云端共同参加了讲座。

首先,马晓霖教授从近现代史维度梳理了俄乌历史上的“恩怨情仇”。他指出,历史上斯拉夫文明形态较为落后,民族国家出现相对较晚,基辅罗斯公国和莫斯科大公国的出现标志着斯拉夫民族国家的诞生。乌克兰的民族认同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俄国时期和苏联时期,中央政府对乌克兰态度摇摆,导致乌克兰最终产生认同上的疏离,历史的复杂导致俄乌地位的不平等,为今天的俄乌战争埋下了伏笔。


马晓霖教授从地缘政治角度分析了俄乌冲突的现实原因。冷战后美西方在对俄问题上仍未放弃冷战思维,北约东扩对俄步步紧逼,不断压缩俄战略空间;俄方对北约因爱生恨,多次申请加入未果,转而对抗。此次俄方针锋相对,某种程度上是俄方自冷战以来所受压力的一次总释放。马晓霖教授强调,俄乌战争与格鲁吉亚战争和克里米亚战争一脉相承,因此需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格鲁吉亚战争的大背景是格鲁吉亚试图全面倒向西方,俄罗斯出手惩罚;而此次俄乌冲突的来源是俄乌两国原本在经济结构上的高度相互依赖,却被乌克兰的政治买办阶层打破,他们一边在国内大兴腐败,另一边又忽悠老百姓把希望寄托于倒向西方后的新世界,这样一个完全倒向西方的乌克兰是俄罗斯所不能容忍的,因此爆发冲突势在必行。

随后,马晓霖教授对当前俄乌局势做了简要评析。他表示,这场战争主要反映了国际法与国家主权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进一步加深了当前局势的安全困境。一方面,作为大国之间尤其是俄罗斯一方的战略底牌,核战争的威胁仍然存在;另一方面,这场战争仍是典型的代理人战争,美国在其中过分胆小、甚至出卖盟友的形象昭然若揭。上述情况都使得战场空间被大大延伸,包括舆论战在内的混合战理论成为了新的战争形态,基于此,马教授预判乌克兰的局势最终可能呈现“四大皆输”的局面:其一为俄国输,即俄国虽然赢了乌克兰,但其与西方尤其是欧洲关系降至冰点,俄未来还将被美国塑造成为恐吓西方的“恶魔”,其将被长期树敌;其二为乌克兰输,即乌克兰成为弃子,最好的结果也是被肢解并联邦化;其三为欧洲输,本有可能通过对俄缓和来抵消美国控制的欧洲国家,将重回美国手下的傀儡一角,欧洲的再武装对于欧洲内部的团结势必产生负面影响;其四为美国输,经此一役,美国的信用一再破产,其出卖盟友的形象已深耕人心,同时美国得罪中俄的态势更趋白热化,这不得不将加速其的霸权衰落。

最后,马晓霖教授进一步向我们勾勒了俄乌冲突后的俄乌美欧“四输”场景:乌克兰最终会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俄罗斯有可能得到一个残缺的乌克兰,但失去了整个西方世界;欧洲被美国驱使,为美国火中取栗,给美国当马前卒,成为美国在西线消耗俄罗斯的主力军;美国失败在于信誉破产。马教授指出结合上述态势,未来中国的情况可能会是:中俄已达成战略默契,且中乌之间也非敌对关系,俄方的举动已成功分散大量的美西方注意力,境外媒体经过中俄两相比较,将更利于我们对外输出“熊猫比北极熊更可爱”的国际形象,这也是目前中国可以接受的状态;此外,美西方阵营的分化与我而言亦是战略机遇,俄罗斯被踢出SWIFT结算体系后,将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良好契机。

在交流互动环节,马晓霖教授在线上回答了同济师生们的提问,就“俄乌战争会不会深刻影响冷战后的国际格局”、“如何把握战略机遇期”、“俄乌局势和台海问题的关系”、“如何精准把握新闻信息的真实性”等问题进行了细致入微、鞭辟入里的解答。

门洪华教授总结指出,东汉荀悦《申鉴》曰:“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对俄罗斯而言,启动俄乌战争已经不是“防”而是“救”了。马晓霖教授提出的“四输”分析框架,为我们对俄乌冲突所涉的大国博弈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这对于我们中国如何抓住战略机遇期,在迎接二十大的关键时刻处理好对外关系大局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门院长最后鼓励同济学子在上海疫情大环境下,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打赢最后的疫情防控攻坚战。